權威發布丨中國大劑量甲氨蝶呤循證用藥指南——TDM臨床指導“導航儀”
發布日期:
2024-04-12
瀏覽次數:
0

《中國大劑量甲氨蝶呤循證用藥指南》提出在多維度、全流程規范臨床用藥的前提下,個體化給藥是指南的核心內容,藥物基因檢測與?TDM?是實現 HDMTX 個體化用藥的“雙臂”用藥前基因檢測,可預先對患者的用藥風險進行分層,如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(MTHFR)活性重度減低提示HDMTX用藥風險可能增加;用藥后TDM,可監測實際治療后的血藥濃度(CMTX),評估是否達到目標濃度范圍并指導劑量優化,確保CMTX維持在安全有效的治療范圍。推薦意見的總體框架見圖1。



權威發布丨中國大劑量甲氨蝶呤循證用藥指南——TDM臨床指導“導航儀”



01

HDMTX給藥后開展TDM的必要性

推薦常規開展 TDM(強推薦,低質量證據)。MTX個體差異大,CMTX易受多種因素影響,且腫瘤患者往往伴隨較多的合并用藥。實施 TDM 并優化MTX 和亞葉酸鈣解救劑量有助于提高血藥濃度達標率,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,改善療效。患者意愿調查顯示,95.24%的血液惡性腫瘤患者與92.50%的骨肉瘤患者均愿意接受TDM。因此,指南推薦HDMTX給藥后常規開展TDM。

02

用藥前評估合并用藥的必要性

推薦充分評估合并用藥情況,并謹慎聯用如下藥物

(1)影響MTX藥動學的藥物,包括競爭血漿蛋白結合的藥物(如阿司匹林、苯妥英)和影響MTX 清除的藥物(如非甾體抗炎藥、青霉素類、質子泵抑制劑、磺胺類、環丙沙星以及維生素C等影響尿液酸堿度的藥物)等。

(2)影響MTX藥效學的藥物,包括引起血液毒性、腎毒性、肝毒性的藥物以及華法林、環孢素、氫氯噻嗪或其他與MTX具有不良相互作用的藥物。必須聯用上述藥物時,需密切監測CMTX與不良事件(強推薦,中等質量證據)。


03

TDM時機

對于24 h持續滴注方案,推薦至少于滴注開始后 24、48、72 h 各監測 1 次?CMTX,直至CMTX≤0.1~0.2 μmol/L;當出現排泄延遲、急性腎損傷或其他嚴重不良事件時,應縮短監測間隔、增加監測頻率(強推薦,專家意見)。


04

血液惡性腫瘤患者的C24 h目標范圍

對于ALL患兒,推薦24 h滴注結束時C24h?(即Css)的目標范圍為1640 μmol/L(強推薦,中等質量證據)。


05

骨肉瘤患者的C46 h目標范圍

對于骨肉瘤患者,建議46 h滴注結束時的?C46h?(即?Cmax)的目標范圍為?1 0001 500μmol/L(弱推薦,低質量證據)。


05

基于TDM的劑量調整

建議基于TDM結果與目標治療濃度,結合藥動學特性,對?MTX?劑量進行個體化調整(弱推薦,低質量證據)。針對不同滴注方案的TDM時機與目標濃度相關推薦意見的總結見圖2


權威發布丨中國大劑量甲氨蝶呤循證用藥指南——TDM臨床指導“導航儀”


總結

這一指南以循證評價和定性、定量整合的方式,全面梳理了甲氨蝶呤(MTX)藥物治療的證據,為大劑量甲氨蝶呤(HDMTX)個體化給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。這對于提高治療的精準性,推動患者的康復和健康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價值。



丹大生物藥物濃度監測—全自動化學發光解決方案



丹大生物基于化學發光平臺,提供抗腫瘤藥物、抗感染藥物、免疫抑制劑、抗精神藥物、強心苷類藥物、平喘類等多個系列的血藥濃度監測套餐(見下表)。其中抗腫瘤藥物包括:甲氨蝶呤、紫杉醇(獨家)和五氟尿嘧啶(獨家),對臨床安全使用藥物,減輕毒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(見上文)。丹大發光檢測儀器具備自動化程度高、測試速度快、檢測通量大、運行穩定、性能優越、溯源完善等的特點,可為不同層面的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。


訂貨信息




權威發布丨中國大劑量甲氨蝶呤循證用藥指南——TDM臨床指導“導航儀”

權威發布丨中國大劑量甲氨蝶呤循證用藥指南——TDM臨床指導“導航儀”




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