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推薦治療
谷濃度及各谷濃度監測范圍例/次32 篇文獻說明用推薦治療濃度,81. 3% ( n = 26) 用 5~10 μg/mL ; 18. 7% ( n = 6) 用 10~20 μg/mL 。29 篇文獻說明在各濃度范圍的監測例/次。其中,24篇用5~10μg/mL為推薦治療谷濃度,共監測2472次; 36. 8% ( n = 911) 的血藥谷濃度在 5~μg/mL內; 14. 4% ( n =355) 的血藥谷濃度<5 μg/mL; 48. 8% ( n =1206) 的血藥谷濃度>10 μg/mL。5篇文獻用 10~20 μg/mL為推薦治療谷濃度,共監測173例/次,其中: 56. 6% ( n = 98) 的谷濃度在10~20 μg/mL 內; 43. 4% 的谷濃度不在10~20 μg/mL內。143 例/次說明各濃度范圍的監測例/次,其中: 25. 9% ( n = 37) 的血藥谷濃度< 10 μg/mL; 60. 1% ( n = 86) 的谷濃度在10~20 μg/mL內; 14. 0% ( n = 20) 的血藥谷濃度> 20 μg/mL。共有 2615 例/次谷濃度監測,說明了在各濃度范圍的監測例/次: 49. 8% ( n = 1303) 的血藥谷濃度< 10 μg/mL ; 50. 2% ( n = 1312) 的血藥谷濃度在>10 μg/mL 內,見表1。
2?測定方法
25?篇文獻說明萬古霉素血藥濃度測定方法。其中,52. 0% ( n = 13) 用熒光偏振免疫法; 36. 0% ( n = 9)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; 8. 0% ( n = 2 ) 用 化 學 發 光 法; 4. 0% ( n = 1) 用酶放大免疫法。
3?首次取血時間
14?篇文獻說明首次測定谷濃度時的天數。其中,6 篇是經5個 t1 /2?后或是治療4個劑量后,測定谷濃度; 5 篇是在給藥后2~4 d,測定谷濃度; 3 篇是在給藥后4 d,測定谷濃度。而 57. 1% ( n = 8) 的文獻,首次測定谷濃度的時間過遲。其中,9篇說明血樣濃度不在治療濃度范圍時,調整劑量方式均用經驗調整給藥劑量和給藥間隔,來調整血藥濃度。
4?首劑給藥及文獻研究質量
25篇文獻說明給藥劑量和間隔,但只有1篇提到首劑給予負荷劑量( 25 mg/kg?)?,其余均未提及。納入35 篇,74. 3% ( n = 26 ) 是回顧性分析病歷研究; 14. 3% ( n = 5 ) 是前瞻性研究; 另外還包括: 1篇非隨機對照研究( TDM對患者的作用) ,1 篇研究處方干預系統對TDM 的作用,1 篇是藥代動力學方法研究(給藥的準確性) ,1 篇是給藥方法 (個案報道) 。
5?美國指南對國內監測現狀的影響
美國指南發布后,谷濃度監測比例,由發布前的63. 9%?提高到74. 2% ;?用?10~20 μg/mL的比例,由發布前的0提高到40. 0% ;?首次測定谷濃度過遲的比例,由發布前的80%?降低到?44. 4% ;?首次給予負荷劑量的比例,由發布前的0提高到10%?,見表?2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