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精準診療]抗腫瘤藥物甲氨蝶呤藥物濃度監測的必要性
發布日期:
2022-08-16
瀏覽次數:
0

近日,國家衛健委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用藥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藥水平的通知》,其中指出,將實施臨床用藥全流程管理,加強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、抗微生物藥物、抗腫瘤藥物、質子泵抑制劑、糖皮質激素、毒麻精放藥品、中藥注射劑等的使用管理。通過血藥濃度監測、基因檢測等,識別用藥風險,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,優化藥物品種選擇,精準確定用藥劑量。嚴格執行“三查七對”,確保給藥的時間、途徑、劑量等準確無誤。鼓勵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手段,對臨床用藥全過程進行智能化審核與管理。


[精準診療]抗腫瘤藥物甲氨蝶呤藥物濃度監測的必要性


目前,臨床上已開展治療藥物監測( TDM) 的藥物包括抗癲癇藥物、免疫抑制藥、抗菌藥物和精神類藥物等。
癌癥目前仍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,在抗腫瘤藥物的臨床應用過程中,不良反應的發生除了與腫瘤藥物應用的指征有關外,還與藥物品種、給藥方案、用藥途徑、溶媒的選擇、藥物劑量、濃度以及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密切相關。

[精準診療]抗腫瘤藥物甲氨蝶呤藥物濃度監測的必要性



抗腫瘤常用藥甲氨蝶呤

甲氨蝶呤(methotrexate,MTX)是一種可干擾葉酸代謝的抗腫瘤藥物,其結構類似葉酸,可競爭性抑制細胞中的二氫葉酸還原酶,使二氫葉酸無法還原為四氫葉酸,導致胸腺嘧啶核苷和嘌呤核苷酸合成中的一碳單位轉移受阻,抑制腫瘤細胞DNA和RNA的合成,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復制。
MTX常被用于治療急性白血病(特別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)、蕈樣肉芽腫、惡性淋巴瘤(特別是非霍奇金淋巴瘤)、多發性骨髓瘤、頭頸部癌、支氣管肺癌、各種軟組織肉瘤、乳腺癌、卵巢癌、子宮頸癌、睪丸癌、惡性葡萄胎、絨毛膜癌、胃癌等。

[精準診療]抗腫瘤藥物甲氨蝶呤藥物濃度監測的必要性


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
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,現階段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(簡稱ALL)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,臨床報道顯示,大劑量的甲氨蝶呤干預用于兒童ALL的治療中能很好的預防中樞神經、睪丸白血病現象的出現。大劑量的甲氨蝶呤能提升透過血腦屏障、血睪屏障的甲氨蝶呤濃度,對庇護所內的白血病細胞產生相應的抑制作用。與二氫葉酸還原酶(dihydrofolate reductase)的結合力是二氫葉酸(dihydrofolic acid)的10倍左右,使得二氫葉酸無法很好地轉化為四氫葉酸通過阻斷DNA合成達到強化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。但大劑量甲氨蝶具有較差的選擇性,不僅對于腫瘤細胞會發揮相應的殺傷作用,還對患兒機體內其他增殖較為旺盛的細胞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,導致臨床中較為常見的黏膜損傷、胃腸道不適癥狀、肝腎功能損害及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出現。
實施大劑量甲氨蝶呤干預的兒童ALL的過程中應制定好相應的不良反應預防處理方案,還應對患兒藥物血藥濃度進行監測,減少不良反應現象的出現。






甲氨蝶呤藥物濃度監測的必要性

甲氨蝶呤使用大劑量療法時,需進行血藥濃度監測。
  • 確定MTX使用劑量。劑量使用不當會降低病人五年生存率,甚至造成直接死亡。
  • 指導亞葉酸鈣的救援。大劑量使用MTX后,如果救援劑使用不及時或劑量不足,對于正常細胞的損傷將不可逆轉;救援劑使用過量,又會大幅影響MTX的治療效果。
  • 減少毒性反應。在應用MTX大劑量沖擊療法時需參考MTX的血藥濃度指標,大劑量MTX化療后2-7天開始出現消化道癥狀,入口腔、咽部和胃腸道出現紅斑或潰瘍,進而厭食、惡心、嘔吐。消化道潰瘍可導致出血、穿孔和中毒性巨結腸癥等。

丹大生物治療藥物監測(TDM)化學發光解決方案,以精準醫療診斷產品為戰略方向。精心研發的全自動化學發光藥物濃度分析儀測試速度高達200T/H,具備高通量、大樣本、全自動檢測性能,真正做到樣本進結果出、無人值守、全程質控,結果穩定可靠,切實為個體化合理用藥、精準診療提供全面、完善的專業檢測服務,守護患者用藥安全!



[精準診療]抗腫瘤藥物甲氨蝶呤藥物濃度監測的必要性
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