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發布日期:
2025-05-28
瀏覽次數:
0

茶堿具有抗炎和支氣管擴張作用,是慢阻肺(COPD)、哮喘、肺氣腫等肺部疾患的常用藥物。但是當茶堿藥物濃度超過25 ug/ml時,很容易造成惡心、嘔吐、心律失常等中毒癥狀[1]。在日本的一項80歲以上老年人的調查中顯示,老年群體中,由于年齡、合并用藥造成的生理變化,茶堿治療造成的中毒風險更高[2]??梢姡诓鑹A的治療過程中,應當采用TDM來控制中毒事件的發生。


該研究利用數據庫和建模與仿真(M&S)方法分析了現有日本數據庫信息,調查茶堿處方和副作用狀況,根據藥代動力學 M&S 評估年齡、性別、藥物配方和同時用藥對茶堿暴露的影響
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方法與結果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
本研究調用了2020年國家健康保險數據庫的抽樣數據集和日本的索賠和具體健康檢查(NDB),取用了其中1%的具有明確ID號的患者(ID號用于獲取患者處方信息),且確?;颊咴谛詣e上的平衡。
研究共入選3973位患者,并分析其性別、用藥方式、每5年一組的伴隨用藥等數據。在1148位確認有茶堿處方的患者中,僅有13位有過TDM的監測。而且如圖1所示,患者的服用劑量最多的并不是常規的400mg/天(占比<30.8%),而是200mg/天(占比>53.8%)。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圖表 1 TDM組合未知組中茶堿服用劑量分布

在80歲以上老年患者群并發藥物聯系的研究中,研究了174172份處方,1476份處方帶有茶堿。其中,氟伏沙明被發現伴隨茶堿暴露上升最多的藥物(AUCR=2.38),有0.31%的患者同時服用茶堿。在服用別嘌醇的患者中,有 2.60% 的人同時服用茶堿,在關聯分析所研究的受體抗原藥物中,茶堿的提升值最高,為 3.03。0.0687%的患者同時使用法莫替丁和茶堿,是所檢查的沉淀藥物中支持價值最高的。如表格1所示。

表格 1 影響茶堿暴露的藥物相關性分析(80歲以上)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對使用茶堿時同時服用了氟伏沙明,或別嘌呤醇,或法莫替丁的人群分成30歲、65歲和80歲三個年齡段人群進行血漿濃度的分析。結果顯示,與30歲年輕患者相比,80歲老年患者的茶堿谷濃度和AUCR分別高出1.82倍和1.65倍,65歲老年患者的茶堿谷濃度和AUCR分別高出1.50倍和1.39倍。女性的谷濃度和AUCR是男性的1.35倍。如圖2所示。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
圖表2 模擬30歲、65歲和80歲患者血漿茶堿濃度-時間分布。紅色,AUCR = 2.38(氟伏沙明);橙色,1.56(法莫替丁);Green, 1.34(別嘌呤醇);藍色是1。AUCR:濃度-時間曲線比下面積。陰影區域:目標范圍(5-20μg/mL)

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討論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
這項研究利用真實世界的數據和 M&S 方法,提供了有關茶堿合理使用的信息。由于茶堿已在市場上長期使用,這對后期合理使用該藥物提供了豐富的數據。
首先從收集的數據顯示,明確的進行了TDM檢測的人數僅占1.13%,表明實踐中使用量較低。這可能是由于實踐中,通常采用觀察臨床癥狀來調整劑量。如果癥狀穩定則沒有采用TDM。但實際上茶堿的各種副作用是非典型
性的,使得長期使用者很難辨認副作用的發生。因此TDM依然有必要。
在老年患者中通常會有合并用藥的情況。其中抑制茶堿代謝酶(CYP1A2)的藥物均可能導致茶堿濃度過高。本研究列述了8種常用合并藥物,均為CYP1A2的抑制劑。氟伏沙明是引起AUCR最高的,也是醫療實踐中最避免使用的(置信度為0.31),但是其他7種藥物應用均較多(置信度均大于1)。僅對單獨對氟伏沙明的研究就可見,對于80歲以上患者,即便采用低劑量茶堿使用量(200mg/天),同時服用氟伏沙明也可導致血漿濃度達到中毒水平。而實際臨床中,患者甚至可能多種CYP1A2藥物同時服用,這就不得不對血漿濃度升高風險進行警惕性的檢測。
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丹大生物藥物濃度監測全自動化學發光解決方案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【文獻解讀】茶堿TDM對于老人患者來說更有必要


參考文獻

1. Jenne, J.W., et al., Pharmacokinetics of theophylline. Application to adjustment of the clinical dose of aminophylline. Clin Pharmacol Ther, 1972. 13(3): p. 349-60.

2. Okada, A., et al., Analysis of drug adverse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based on the Japanese Adverse Drug Event Report Database. J Clin Pharm Ther, 2022. 47(8): p. 1264-1269.




相關推薦